元初詩人翁森曾有詩曰:“蹉跎莫遣韶光老,人生唯有讀書好?!边@句詩勾起了我對書籍的深厚情感。在我看來,家中的書架就像一個寶庫,收藏著文史哲、體音美等各類書籍,陪伴我度過了無數(shù)個春夏秋冬。每一本書,都是我人生軌跡上的一部分,它們見證了我的成長,陪伴我走過歡樂與悲傷的時光。
記得小時候,尚未入學時,母親買來的幾本連環(huán)畫讓我愛不釋手。盡管當時不識字,但那些精美的插畫和簡單的故事情節(jié)深深吸引了我。我常常沉浸在小人書的世界中,仿佛自身也成了書中角色的一部分,隨著他們的冒險而歡笑流淚。那時的我,雖然年紀尚小,卻在心底埋下了熱愛書籍的種子。
步入校園后,我逐漸學會了識字。每次趕集時,書店或書刊亭都是我必去的地方。我對“童話大王”鄭淵潔的《皮皮魯和魯西西全傳》《舒克和貝塔》愛不釋手,那些故事帶給我無盡的幻想與勇氣,心中油然而生一種向往,仿佛自己也能像他一樣,勇敢無畏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(zhàn)。再大一點,《故事會》《故事林》等小說集讓我領(lǐng)略到了更為廣闊的文學世界。
進入大學,走出家門,父母和老師的管束愈少,生活開始變得自由卻又孤獨。在這個陌生的環(huán)境中,圖書館成了我最喜歡的去處。在那里,我不僅閱讀了弗朗西斯·培根、亞瑟·叔本華的哲學著作,還重溫了孔孟的經(jīng)典思想。那段時間,我在書海中徜徉,心靈得到了極大的慰藉與寄托。每當我感到煩躁不安時,翻閱書頁的聲音總能讓我心靜下來,仿佛書籍是我靈魂深處的良藥。
工作后,雖然讀書的時間減少了,但我對書籍的熱愛并未減退。每當忙碌了一整天,夜深人靜時,我總會捧起一本自己喜歡的書,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。那一刻,疲憊與壓力都被書中的文字沖刷得無影無蹤。人生的旅途中,書籍仿佛是我最忠實的伙伴。在那些我無法改變的時刻中,書籍給予了我啟發(fā)與思考的空間。閱讀讓我在不同的時空中旅行,領(lǐng)略到各種文化的風貌和思想的碰撞。每當我翻開一本書,仿佛打開了一扇窗,讓我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和無盡的可能。
在這段旅程中,書籍不僅是知識的載體,更是情感的寄托。有一次遇到重大項目的挑戰(zhàn),壓力如山。我在晦暗的深夜翻起一本褶皺的《老人與海》,它已陪我走過了數(shù)年時光,每當想要放棄時,圣地亞哥與巨大的馬林魚斗爭的場景總能讓我振奮精神。
隨著科技的發(fā)展,閱讀的方式也發(fā)生了巨大的變化。手機、電腦、電視等多媒體技術(shù)走進千家萬戶,互聯(lián)網(wǎng)使得閱讀的途徑變得多樣化。然而,信息的碎片化與娛樂化也帶來了一些問題,使得知識的整理與消化變得困難,傳統(tǒng)書籍所蘊含的深厚內(nèi)涵似乎逐漸被忽視。然而,在這一切變革中,我仍然堅持抽出時間來閱讀紙質(zhì)書籍,它所帶來的沉浸感是無法替代的。每當我捧起一本書,感受指尖劃過書頁的質(zhì)感時,那種親近與溫暖讓我更加堅定了對閱讀的熱愛。每一本書都如同一位智者,陪伴我思考人生的真諦,幫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。
每一次翻開書頁,都是一次新的旅程。我期待在書籍的海洋中,繼續(xù)發(fā)現(xiàn)新的自我,與更多的思想對話。在這個不斷變化的時代,無論未來多么不可預(yù)測,書籍將永遠是我人生的燈塔,照亮我前行的道路。(張承林)